中国牧业网 - 牧业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热点新闻 | 行业信息 | 价格行情 | 企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政策法规 | 经营管理 | 技术专业 | 科研成果 | 饲料科学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肃南模式”
3.biz | 商业搜索

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肃南模式”

信息来源:animalchina.com   时间: 2023-04-01  浏览次数:68

  作为全省重要的畜牧业商品基地县之一,近年来,肃南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绿色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富民支柱产业,不断调优产业结构,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全县天然草原植被总覆盖度达到70.3%,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7.4%、14.2%,县域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凸显,探索出了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的“肃南模式”。近日,肃南县获评全国7个省区15个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县。

  走好产业路,推动生产方式转型,让群众钱袋子更鼓。“高原”和“绿色”是肃南县的特色,县财政连续8年实行支持绿色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逐年增长100万元机制,用足用活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品种肉牛发展贴息贷款,全县初步建成6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10万头牦(肉、奶)牛生产基地和500头马鹿驯养基地及1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全县95%以上的牲畜越冬实现暖棚化。

  同时,肃南县积极创建全国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有3个乡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认证达到21个、占生产总量的62%以上,3家企业入选“甘味”商标品牌,特色畜产品“身价”不断提高。大力扶持牧草生产加工规上企业、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1054家“家庭农场”发展,建成的“共享牧场”基本实现“农牧户+基地+专业合作社+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更多农牧民分享到了农牧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走好保种路,推动品种品质转型,当家品种更好。甘肃高山细毛羊是在青藏高原边缘祁连山区特殊生态条件下育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细毛羊品种,被当地群众昵称为“喜羊羊”。肃南牦牛是全县的二当家品种,肉品被誉为“牛肉之冠”。在持续强化“甘肃高山细毛羊”和“肃南牦牛”优良种质资源基地建设基础上,肃南县大力推广绵羊穿衣等12项细毛羊地方生产技术标准和两年三产等高繁技术,“肃南牦牛”遗传资源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现场鉴定,成为第22个国家牛遗传资源,切实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了自己手里。

  选好发展路,推动养殖模式转型,让持续发展的路子更宽。肃南县多措并举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拓存量创增量,引导农牧户走“天然放牧+舍饲养殖+异地放牧”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自2015年以来,全县大力推广“异地借牧”发展模式,每年近20万只牛羊“下山入川”前往酒泉、甘州、高台等市县(区)秸秆地借牧,年均借牧131天,天然草原年均减畜量达4.96万个羊单位,全县牲畜舍饲半舍饲率达75%,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87%。探索走出了畜牧业发展与草原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循环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走好生态路,推动发展环境转型,让绿水青山的底蕴更深。肃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1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促进天然草原良性演替和休养生息,累计完成草原综合治理1520万亩,全县90%的天然草原由“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转向现代畜牧业。

  下一步,肃南县将抢抓省政府“构建肃南—天祝百万只细毛羊产业带”和“布局河西走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区、高寒草原草畜转化及草畜平衡区等饲草产业”的重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畜牧产业牵引带动行动,用好“放牧+舍饲、种畜繁育、共享牧场、异地借牧”等转型发展典型模式,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和饲草料供应体系,多点开花、以点带面,着力打造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肃南样板”,以产业兴旺助力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郑朝华)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牧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