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拉萨1月10日电(吴雨仁)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两会”上获悉,2019年西藏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达51%。与十年前比较,科技对农牧业贡献率增长了16%,与全国59.5%的水平相差8.5个百分点,差距明显缩小。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阿旺尼玛 摄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尼玛扎西介绍,2019年,西藏自治区农科院共承担实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4项,全力实施农作物、畜禽、园艺、牧草、土著鱼类等种业科技创新行动,大力加强青稞增产、牦牛育肥、绵羊改良、奶牛养殖、园艺种植、人工种草、农产品加工等与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特色农牧业产业兴旺相关的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要打造青稞、牦牛、奶牛、藏羊、藏鸡、藏猪、蔬菜、茶产业、葡萄、藏药材等十个高原生物产业基地。
尼玛扎西表示,这个注重了西藏生物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突出了西藏生物资源的特色,常抓不懈必将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他打算提交以通过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品牌牵动、园区带动、产业促动等政策措施,推动“打造十个高原生物产业基地、开发百个特色生物产品、实现高原生物产业千亿元产值”的长远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内容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