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新闻网12月23日讯(记者 栗溶)12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阔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情况向媒体和社会各界进行发布。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制定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等。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其主要表现在: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夯实;产地环境净化深入推进,农牧业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加强;农牧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绿色特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品牌建设提质增效,引领农牧业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农牧业收入稳步增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数据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1%,较2013年提高1.07个百分点;森林面积3.92亿亩、森林蓄积量15.27亿立方米,分别增加1905万亩和1.82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4%,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湿地面积保持在9000万亩以上;至2018年底,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80%,较2014年提高40.8个百分点。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检测结果显示,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2019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4.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0%,地膜回收率72%。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较2013年提高5.5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用标企业达到1222家、产品总数3623个、总产量1400多万吨,有机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2018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5334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256万亩,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9个。牛奶、羊肉、羊绒、草业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国消费市场近1/4的羊肉、1/5的牛奶来自内蒙古,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2019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570亿元,比2013年增长59%;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高达64%。截至目前,全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人数达到9.5万人、家庭农牧场发展到1.9万个,注册登记农牧民转业合作示范社8.1万个。201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由8596元提高到13803元,增长了53.6%,年均增长9%。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累计实施危房改造85.9万户,街巷硬化里程近12万公里,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牧区卫生厕所75.9万户,村庄绿化达26.4%。
在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农牧业厅、水利厅以及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新闻记者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