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业网 - 牧业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热点新闻 | 行业信息 | 价格行情 | 企业新闻 | 市场分析 | 政策法规 | 经营管理 | 技术专业 | 科研成果 | 饲料科学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府送母猪扶贫到农户
7.biz | 商业搜索

政府送母猪扶贫到农户

信息来源:animalchina.com   时间: 2012-07-31  浏览次数:191

    雨水来得有些急,5月的云南终于迎来了雨季。
    蛰伏在乌蒙山腹地层峦叠翠中,雨后的会泽县五星乡大坪子村格外绮丽,一排排整洁的民房、一条条新修的村路、一块块整理后的良田……在大坪子村的田埂上,县委书记陈国宝指着农民新盖的猪舍说:“过去,这里山高水寒、土瘦民贫;现在,这里生猪产业逐步成了减贫支柱产业,农民得了实惠,扶贫资金的减贫效益在大坪子村放大了。”
    “小母猪帮我脱了贫”
    送母分仔,滚动扶贫,是五星乡大坪子村扶贫的新模式,这个模式由会泽县委、县政府谋划和推动,农民尝到了甜头。
    村民李国存就是一个受益的贫困户。来到李大姐家的时候,她正忙着喂猪,额头上沁着细汗。由于家庭困难,李国存家无力买猪仔,政府通过养猪大户给她送来了小母猪。
    “这房子是新盖的吧?院子还真不小,院子里还种着菜呢!”
    李国存说:“去年翻新的,主要是养猪和丈夫打工挣的钱盖的。是政府送来的小母猪,帮我脱贫了。这院子大,种点菜,不浪费地,还用得上猪肥呀。”
    2009年,她家免费获得了一个仔猪,每个猪圈政府还补贴500元。结对帮扶的养猪大户经常上门为她提供技术指导等帮助。经过滚动发展,去年她家共卖了20来个仔猪、2头肥猪,收入1万多元。今年,李国存还清了翻盖旧房所欠的两万多元债务。
    “现在我越养越有劲头,越养越有信心。”目前,李国存家存栏着4头肥猪,今年她在院子另一侧又新修了2个猪圈,趁着猪价回落,准备再补栏三四头。
    一旁,五星乡党委书记杨贵森很感慨:“送母分仔”扶贫模式,一举多得。养殖大户和贫困户的起步资金难题都得到了有效缓解。送一分二,滚动扶贫,放大了扶贫资金减贫效应。至2011年底,五星乡共投入246万元扶贫资金,购买良种母猪1452头,49户养殖大户带动2904户贫困户一起养猪,形成了一个先富带动后富的良好局面。
    大坪子村的养猪产业是五星乡富民强乡产业的一个缩影。2011年,全乡以生猪产业为主体的畜牧业收入突破1亿元,比整乡推进前的2007年增加145%,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2.7%;在畜牧业的强力带动下,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80元,较2007年增加116%。目前,全乡现已建立起1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得以提升。建成了五星兴星生猪收购点,有效缓解了卖猪难。兽医站提供技术服务,大户示范带动,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得以提升,五星乡良种生猪繁育场养猪户刘青安告诉记者:“现在不少农民都学会了根据猪周期和6∶1的猪粮价格比来调整存栏、出栏、补栏数量了。”
    “有了造血扶贫的长效机制”
    作为名副其实的养猪大户,大坪子村村民杨培兴,在会泽县养猪有些名气。
    “你是怎么成为大户的?给贫困农民分猪仔,你情愿吗?”
    老杨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以前我们穷怕了,现在靠养猪,去年的净收入就有15万多元。这要放在过去呀,想都不敢想。没有政府‘周转畜’的启动,我养猪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我买了拖拉机,盖了房子,在县城还买了房子。给贫困农民免费分猪仔,那是心甘情愿的。”
    云南省扶贫办副主任欧志明一旁插话:“送母分仔”是目前比较好的扶贫长效机制。从过去“周转畜”转型升级到现在“送母分仔”,是扶贫造血的机制探索。“周转畜”是在贫困户之间转来转去,“送母分仔”是引入大户,让大户和贫困户一起转。由大户给贫困户提供猪仔,通过养猪产业发展,实现山区群众整体脱贫。
    原来,自2004年起,会泽县开始试点 “周转畜”扶贫工程:由扶贫资金购买良种基础母畜无偿交给贫困户饲养,待母畜繁育后代后,扶贫部门从贫困户中按比例回收,再投放给其他贫困户饲养,如此循环,滚动扶贫。
    县委书记陈国宝说,“周转畜”的扶贫造血作用显而易见,但还不够,“周转畜”毕竟只是贫困户小打小闹,整个产业容易停留在低水平发展。必须把整个产业发展水平提上去,脱贫效益才更好。
    杨培兴现在是大坪子村生猪养殖园区的负责人,他领着记者参观了这个占地42亩的生猪养殖园区。园区由政府支持,10户养殖大户共同出资组建,杨培兴是其中的一个。园区建立之初,财政出钱,乡仔猪产销协会向杨培兴免费提供了50头托佩克良种母猪。按照“送母分仔”协议,母猪产仔后,乡里的养猪协会向杨培兴收回100头仔猪,免费送给100户经公示有饲养能力的贫困户饲养。
    “过去,养猪是为了过年,为了盐巴钱;现在,养猪为了脱贫,为了致富。这不,前年,村子里的人均收入是1300多元,现在是4000多元!”老杨对扶贫造血的长效机制啧啧赞叹…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牧业网证实,仅供您参考